【资料图】
6月2日7时30分,铜山区张集镇梁堂村东北部200多亩农田里便热闹了起来。几辆大型机械轮流作业,不一会儿工夫,地里的小麦便收割了大片,新一茬的玉米也“无缝链接”地种下了地。
“前几天下雨,晒晒地后,昨天下午我们便开始收割。现在全程机械化,不用到天黑,这片地就能收割完。”坐在驾驶室内,机手刘世红匆匆回答完记者的提问,便赶紧忙活起来。
这片地是张集镇最早收割的地块之一,比山后的湖地要早收割一周左右。
“俺这块地种的是徐麦35,以前种的是河南系列的种子,风调雨顺的时候,两个品种收成差不多。但是今年春天经历倒春寒,要是还种原来的河南系列品种,收成肯定受影响。好在这几年,我们改种徐麦系列,抗寒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明显要强,保证了这一季的收成。”村民王大娘告诉记者。
优质品种,保证了高产稳产。据张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张辉介绍,这片山地一亩地的收成在500公斤左右,品质好的小麦一公斤能卖到2.5元左右,虽然不比去年,但也算得上是个丰收年。
9时左右,天空下起了零星小雨,地头上抢收抢种的速度更快了。
这边刚收割完,耙地机、秸秆还田机、播种机就轮番上阵,一边抢收,一边抢种。
“这里的山地种不了水稻,下一茬种的是玉米。别看这片地面积不小,但两天就能完成播种。趁着现在墒情合适,大家都在抢着与时间赛跑,抢出这一季和下一季的丰收来。”张辉表示,今年这里还首次试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,希望能够通过试验推广新的种植模式,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、增收一季大豆的新丰收。
关键词: